〈泰伯6〉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這章是曾子論「君子人」,應該說的就是「君子」。
曾子說:「﹝一個人﹞如果可以將年少的幼主託付給他,而且又可以輔佐幼主發號施令,如果碰到安定社稷或生死存亡之際,這個人還能不背叛幼主。這樣的人算是一個君子了吧?算是個君子!」
這裡的「託」,或作「托」,皇侃說是「憑託」。「六尺之孤」,孔安國說是「幼少之君」,皇侃說的更詳細些:「童子無復而為國君者也。年齒幼少位能自立,故憑託大臣,如成王託周公者也。」邢昺除了提到周公之外,還提到霍光。劉寶楠的注解專心在「尺」的長度的說法,說明「六尺」是「幼少」,還說晏嬰長不滿六尺,孟子和荀子也都說「五尺之童」。
「寄命」,孔安國說是「攝君之政令」。皇侃說「百里」指的是「國」;「命」則是「國之教令」。
「臨大節而不可奪」,何休說是「大節者、安國家,定社稷也。不可奪者,不可傾奪也。」皇侃認為「臨大節」是「國有大難」。邢昺遵循何休的說法,朱子則遵循皇侃的說法。
最後提的「君子」,古注都沒解釋,劉寶楠說是「卿大夫之稱」,其實應該就是指「有位者」,和孔子經常提到的「修己安人」的道德君子重點不同。曾子的「君子」能為主上盡忠,安定社稷,成為後來當政者最鼓勵讀書人做的事情,「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也是這種心態的展現,卻從來沒告訴讀書人「如果君上不行,乾脆取而代之」的這種革命思想。
後世帝王樂於「獨尊儒術」大概曾子在這章的想法幫了不少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