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泰伯15〉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

〈泰伯15〉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這章也是孔子讚美音樂的好聽。這章大體上意思還清楚,某些辭語則有解釋不清的困擾。

孔子說:「從魯國的樂師摯開始整理幾乎失傳的雅樂,像〈關雎〉這樣合奏的音樂,也讓人聽起來更加好聽。」



「師」指的是「當時的宮廷樂師」;「摯」是樂師的名字。「始」是「首」。只有戴望說是「四始」,就是四個首篇:「〈關雎〉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皆周公歌詠文王之德。」「風、雅(小雅和大雅)、頌」是指題材。通常說《詩經》的六種題材是「風、雅、頌、賦、比和興」。這是最有學問的說法。

比較歧異的是「亂」的解釋,有點「亂」;朱子之前的古注都跳過不解,朱子率先說是「樂之卒章也」,還引用了《史記》的說法:「〈關雎〉之亂,以為〈風〉始」為證。劉寶楠也引證《爾雅》〈釋詁〉說「亂、治也」,又解釋說:「凡樂之終,咸就條理,故曰『亂』」。另一說是「理」,黃式三引用了很多人的解釋為證,也因而質疑朱子之說:「亂既曲終之名,〈關雎〉自成一曲,何以總名曰亂?」第三說是指「合樂時也」,戴望這麼說,就是各項樂器的「大合奏」。

「洋洋乎」是正面的讚美,表示「美好盛大的樣子」,《論語》中只出現這一次,〈中庸〉卻有兩次(《禮記》〈中庸16〉和) 《禮記》〈中庸28〉。

孔子最擔心的是禮樂崩壞,他認為「樂」是作為一個人應有的修養(〈泰伯8〉)。所以,能聽到太師摯振興雅樂(〈子罕15〉和〈陽貨18〉),並且能和魯太師討論音樂(〈八佾23〉),是孔子最快樂的事情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微子9〉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鼗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八佾20〉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禮記》〈中庸16〉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禮記》〈中庸28〉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于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然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夫。」
〈八佾23〉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述而14〉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泰伯8〉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子罕15〉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衛靈公11〉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