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27〉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這章會在〈顏淵15〉重出一次,但無「君子」兩字。顏淵也曾經以前兩句話感恩孔子對他的教育(〈子罕11〉)。
孔子說:「君子要廣泛學習天下事物,最終要以禮來約束自己的所學和行為,這樣就不會離開君子之道。」
這裡的字都不難,皇侃早就做了簡要的解釋:「博」是「廣」;「約」是「束」;「畔」是「違」或「背」;「弗畔」、鄭玄早就表明是「不違道也」。
這裡強調「文」「禮」並重,甚至交融。其中「文」,戴望說是指「六藝之文」,不如毓老師最常說的「經緯天地曰文」(《春秋左傳》〈昭公二十八年2〉和《逸周書》〈諡法解1〉),其中包括天文、地文和人文,這樣廣泛的「文」,當然要「博」。「博文」的目的當然不是要當成現代的「谷歌大神」,而是要求得「修己安人」的「拯世真文」。可是要能拯世,必須將自己的視聽言動都浸染在「禮」之中修煉。「禮者、人之所履也」(《荀子》〈大略40〉)或「禮、履也」(《說文解字》〈示部12〉),就是不離人的日常生活的視聽言動。先「以禮修己」,「博文」才會發揮「安人」的作用。這也呼應了《禮記》〈中庸1〉所說的:「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有了知識,還要有道德的底蘊。否則「放棄道德責任的知識」只能成為助紂為虐的工具。古今中外多少「幫閒文人」不都在進退存亡之際,兩手一攤,丟下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把自己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這些人「博學於文」有餘,但「約之以禮」不足,違反了做人的基本道理,就是孔子要提醒的對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子罕11〉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顏淵15〉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春秋左傳》〈昭公二十八年2〉經緯天地曰文。
《逸周書》〈諡法解1〉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荀子》〈大略40〉禮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必顛蹶陷溺。所失微而其為亂大者,禮也。
《說文解字》〈示部12〉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
《禮記》〈中庸1〉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