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雍也26〉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雍也26〉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這章是老給孔子出難題的學生宰我詢問一個假設性的問題來考老師。

之前,宰我回答魯哀公問「社」的答案,讓孔子很不高興;他的晝寢事件也是遺臭萬年的故事。後來還要跟孔子論辯「三年之喪」時間太久,也讓孔子氣到「吹鬍子,瞪眼睛。」縱使有這些事件,他還是列名孔門「言語雙傑」中,甚至排名在子貢之前。他的辯論技巧顯然是很高超的。

宰我問孔子說:「假如有這麼一個仁人,人家告訴他說有人掉到井裡頭去了,他會不會跳下去救人?」孔子回答說:「為什麼會這樣呢?君子會去井邊瞭解狀況,﹝思考救人的方法﹞但是不會冒然就自己下井去救人;可以騙他去,但是不可能誣罔他下井去救人。」


朱子比起前人來對幾個關鍵字都有比較清楚的解釋:「從」是「隨之於井而救之也」,也就是「入井救人」。「逝」是「使之往救」;「陷」是「陷之於井」;「欺」是「誑之以理之所有」;「罔」是「昧之以理之所無」。

雖然這章在某些單字的字義上有些模糊,整句要傳遞的概念是很清楚的:仁人君子可以在情感上被騙第一次,但是第二次以後就要讓理智來判斷是非,不可以再情感用事。以前聽人說過:「第一次被騙是你壞,第二次還被騙就是我傻。」意思大概是一樣的。仁人君子和傻子的區別大概也就在於情感和理智的因時制宜的運用吧!

「見義勇為」固然是好事,但是也要衡量自己的能力。不會游泳的人是不能下水救人的,只能求救。不是下水跟著淹死才是「仁」。道理是一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八佾21〉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公冶長10〉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先進3〉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陽貨21〉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為政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