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

〈雍也16〉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

〈雍也16〉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這章提到兩個人的特色,以及這樣的特色對於當時免於災禍是有幫助的。

孔子說:「如果現在﹝當官的人﹞沒有祝鮀那麼會花言巧語,或是沒有宋朝那樣的俊美外貌,恐怕很難在當今這樣的世道免於災禍吧!」

「祝鮀」或作「祝佗」,是衛國大夫子魚,「祝」是主管衛國的宗廟的官,以口才辯給著稱,受寵於衛靈公。《春秋左傳》〈定公四年2〉記載他說了一長串話,讓萇弘心服口服。看來這並不是件壞事。他的好口才救了衛靈公。「宋朝」是宋國的美男子,見愛於南子。這個人就應該不如祝鮀那樣正面。所以將他們相提並論,好像不太對。


「佞」就是「巧言」,上面我們引過相關的記載,祝鮀的一番話救了衛靈公,所以好像不能用「負面」看待。除非又有什麼沒有記載的故事。「美」是外貌姣好,也可以說是「令色」。「免」是免於災禍。

孔子認為這兩人擁有他不以為然的「鮮矣仁」的德性,可是這卻是這兩個名人在衛國朝廷得到寵幸的原因。如果沒有這兩項「長才」,可是要惹來不少麻煩的。

孔子在這裡應該又是講反話了吧?孔子討厭「佞」早就不是新鮮事(〈公冶長5〉、〈先進25〉、〈憲問32〉、〈衛靈公11〉和) 〈季氏4〉。孔子難道期待弟子又「佞」又「美」來求容身於無良世道嗎?我想不至於吧!

如果不當反話看,那麼就還有前人可能忽略了的另外一種可能的解釋。「佞」這個字也可以正面當作「才」來解(《廣言172》)。古人有時自己謙稱「不佞」,恐怕也就是「不才」而不是「沒口才」的意思。順著這個解釋,這章就變成是一種正反的對照說法:

要嘛你要有祝鮀的才幹,要嘛你要有宋朝的外貌,這樣才能在當今的社會中免於災禍。

這似乎是比較說的通的話,孔子至少鼓勵人要往「才」字這條路上走。「美不美」恐怕由不得自己﹝現在當然可以藉由美容醫學改進﹞。

最後順帶一提,東漢王充的《論衡》中有一篇文章〈答佞〉,是這個主題的唯一長文,值得細細品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公冶長19〉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春秋左傳》〈定公四年2〉將會,衛子行敬子言於靈公曰:「會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治也,其使祝佗從!」公曰:「善。」乃使子魚。子魚辭曰:「臣展四體,以率舊職,猶懼不給而煩刑書,若又共二,徼大罪也。且夫祝,社稷之常隸也。社稷不動,祝不出竟,官之制也。君以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於是乎出竟。若嘉好之事,君行師從,卿行旅從,臣無事焉。」公曰:「行也!」及皋鼬,將長蔡於衛。衛侯使祝佗私於萇弘曰「聞諸道路,不知信否?若聞蔡將先衛,信乎?」
萇弘曰:「信!蔡叔、康叔之兄也,先衛,不亦可乎?」子魚曰:「以先王觀之,則尚德也。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於周為睦。分魯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使帥其宗氏,輯其分族,將其類醜,以法則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職事于魯,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倍敦,祝、宗、卜、史,備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於少皞之虛,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呂,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於有閻之土以共王職,取於相土之東都以會王之東蒐。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誥〉,而封於殷虛。皆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猶多,而不獲是分也,唯不尚年也。管、蔡啟商,惎間王室,王於是乎殺管叔而蔡蔡叔,以車七乘、徒七十人,其子蔡仲,改行帥德,周公舉之,以為己卿士,見諸王,而命之以蔡。其命書云:『王曰:「胡!無若爾考之違王命也!」』若之何其使蔡先衛也?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為太宰,康叔為司寇,聃季為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曹,文之昭也;晉,武之穆也。曹為伯甸,非尚年也,今將尚之,是反先王也。晉文公為踐土之盟,衛成公不在,夷叔,其母弟也,猶先蔡。其載書云:『王若曰,晉重、魯申、衛武、蔡甲午、鄭捷、齊潘、宋王臣、莒期。』藏在周府,可覆視也。吾子欲復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將如之何?」萇弘說,告劉子,與范獻子謀之,乃長衛侯於盟。反自召陵,鄭子大叔未至而卒。晉趙簡子為之臨,甚哀,曰:「黃父之會,夫子語我九言曰:『無始亂,無怙富,無恃寵,無違同,無敖禮,無驕能,無復怒,無謀非德,無犯非義。』」
《春秋左傳》〈定公十四年2〉衛侯為夫人南子召宋朝,會于洮。
〈公冶長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先進25〉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憲問32〉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栖栖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
〈衛靈公11〉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季氏4〉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孟子》〈盡心下83〉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原,恐其亂德也。』君子反經而已矣。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
《廣言172》佞,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