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述而17〉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述而17〉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這章也是孔子自述,只是有斷句或是選字(「易」還是「亦」)的問題,而讓整句有很大的歧解。

一般的說法,這章和孔子學《易經》以避免大過有關。

除了一般的斷句法之外,還有一種斷句兼選字的解法是:「加我數年,五十以學,亦可以無大過矣!」如果是這樣,就是純粹講五十歲以後學習,和《易經》沒有半點關係,也可以免除犯大過的可能。程樹德認為:「五十以學者,即『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意也。『亦可以無大過矣』者,即『欲寡其過』意也。」也就是說,晚學總比不學好。


所以這句話,只有最後一段「可以無大過矣!」沒問題。其他兩句,都是問題。

先是第一句話「加我數年」就牽涉到孔子說這話的年紀和整句話的邏輯問題。有關孔子講這話的年紀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四十五六七歲說」﹝皇侃說「四十五六」,邢昺說是「四十七」﹞,因為「加我數年」才到「五十」。可是如果已經知道學《易》能無大過,那麼為什麼不馬上就學,還要等到「五十」才開始?另一種是「七十左右」,可是這樣「加我數年學《易》」就說不通了。元朝的陳天祥在《四書辨疑》中乾脆說這章不可解。

至於「學《易》可以無大過」的部分,何晏認為:「年五十而知天命,以知命之年讀至命之書,故可以無大過矣!」皇侃也說:「此孔子重《易》,故欲令學者加功於此書也。」朱子的說法明白點出:「學《易》則明乎吉凶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故可以無大過。」

如果從「依經解經」的立場來看,《論語》中並沒有孔子傳授《易》的記載。只有在〈子路22〉孔子引用到《易經》〈恆卦4〉九三的「不恆其德,或承之羞」一詞。

司馬遷說「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史記》〈孔子世家61〉)這裡根本沒有提到「五十歲」的事。更令人不解的是,《孔子家語》還提到孔子弟子中有一位叫「商瞿」的人,比顏淵大一歲,也是魯國人,他就是孔門《易經》的唯一傳人(《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25〉)。可是司馬遷在〈仲尼弟子列傳85〉卻沒說孔子傳《易》給商瞿的事,反而放在〈儒林列傳19〉裡說,而且還提供了相當完整的《易經》傳承系譜﹝《漢書》〈儒林傳9〉中的記載詳略不同﹞。司馬遷倒是有提到商瞿年長無子,後來再娶,還怕絕後,結果孔子大概是替他卜了一卦,說他四十歲過後會有五個兒子。後來果然(《史記》〈仲尼弟子列傳98〉)。《孔子家語》在講同一個故事的時候,多了一句他勸告朋友年長無子,「未必妻之過」這麼睿智而且有現代生物學概念的話(《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32〉)。東漢的王充也提到孔子生病商瞿占卜的事(《論衡》〈別通15〉)。

可是,奇怪的就是,這些都沒備記載在《論語》中。難到這又有什麼孔門的「不傳之祕」?

我五十歲生日的那年大年初一,在例行性給毓老師拜年之後回到家,就拿起《易經》好好念了一遍。以前念大學時和毓老師學了一些皮毛,覺得和自己個性不合,只要規規矩矩做人就好,所以也沒認真學。現在後悔了。這算是我年輕時不學的「大過」吧?

我跟毓老師學《易經》時,老師不教卜卦。但是聽一些學弟妹說,老師教過卜卦,但是怕流弊太大,所以後來就再也不教。我們學的《易經》算是「君子易」,重視修己安人,不特別關注「趨吉避凶」的那套「江湖易」。「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懂這個道理,學過半矣!不過,師門中教《易經》的學長不少,也都有各自的路數。真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現代人希望學點傳統智慧,都不想到從《論語》入手,都眼高手低要學《易經》,所以造就了「《易經》班滿街開,《易經》書滿街賣」的現象。如果大家都求「無大過」,這是好事。如果不修德守正,只想趨吉避凶,天下也這樣便宜的事嗎?台灣有一位貪官和行賄的建商都去修了某位學長開的《易經》,其中建商還帶了祕書去聽課,結果行賄和收賄的事跡敗露,一樣鋃鐺入獄。

有人學《易經》還是免不了「大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子路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易經》〈恆卦4〉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象傳:不恆其德,无所容也。
《史記》〈孔子世家61〉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25〉商瞿,魯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歲,特好《易》,孔子傳之,志焉。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85〉商瞿,魯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歲。
《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32〉梁鱣,齊人,字叔魚。少孔子三十九歲,年三十,未有子,欲出其妻。商瞿謂曰:「子未也。昔吾年三十八無子,吾母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齊,母欲請留吾。夫子曰:『無憂也。瞿過四十,當有五丈夫。』今果然。吾恐子自晚生耳,未必妻之過。」從之,二年而有子。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98〉孔子既沒,弟子思慕,有若狀似孔子,弟子相與共立為師,師之如夫子時也。他日,弟子進問曰:「昔夫子當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問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詩》不云乎?「月離于畢,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畢乎?』他日,月宿畢,竟不雨。商瞿年長無子,其母為取室。孔子使之齊,瞿母請之。孔子曰:『無憂,瞿年四十後當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問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無以應。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論衡》〈別通15〉孔子病,商瞿卜期日中。孔子曰:「取書來,比至日中何事乎?」聖人之好學也,且死不休,念在經書,不以臨死之故,棄忘道藝,其為百世之聖,師法祖脩,蓋不虛矣!自孔子以下,至漢之際,有才能之稱者,非有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也,不說五經則讀書傳。書傳文大,難以備之。卜卦占射凶吉,皆文、武之道。昔有商瞿,能占爻卦;末有東方朔、翼少君,能達占射覆。道雖小,亦聖人之術也,曾又不知。
《史記》〈儒林列傳19〉自魯商瞿受易孔子,孔子卒,商瞿傳易,六世至齊人田何,字子莊,而漢興。田何傳東武人王同子仲,子仲傳菑川人楊何。何以易,元光元年徵,官至中大夫。齊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陽相。廣川人孟但以易為太子門大夫。魯人周霸,莒人衡胡,臨菑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然要言易者本於楊何之家。
《漢書》〈儒林傳9〉自魯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醜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莊。及秦禁學,易為筮卜之書,獨不禁,故傳受者不絕也。漢興,田何以齊田徙杜陵,號杜田生,授東武王同子中、雒陽周王孫、丁寬、齊服生,皆著易傳數篇。同授淄川楊何,字叔元,元光中徵為太中大夫。齊即墨成,至城陽相。廣川孟但,為太子門大夫。魯周霸、莒衡胡、臨淄主父偃,皆以易至大官。要言易者本之田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