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公冶長6〉子使漆雕開仕

〈公冶長6〉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這段還是和孔子的弟子有關。

「漆雕開」是孔子弟子,姓「漆雕」,名「開」,字「子若」或「子開」,一說是魯國人,一說是蔡國人,小孔子十一歲。有關漆雕開的記載很少,也很片段。有的書記載他有身體上的殘缺(形殘)( 《孔叢子》〈詰墨11)。《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26〉說他專攻《尚書》,可是不愛當官。孔子認為他的年紀大到再不當官就錯過了最好的時機,所以建議他當官。其他書說他「論情性」,還有當今已經失傳的著作(《漢書》〈藝文志151)。甚至還說他的影響力很大,是孔子死後「儒家八大門派」之一(《韓非子》〈顯學1)

孔子要讓漆雕開去當官。漆雕開回答說:「我不相信有這樣的事。」﹝或者「我對自己的當官能力沒有信心,﹝因為還沒學到當官的本事﹞。」或者「他覺得沒有得到當政者的信任﹞孔子聽了﹝覺得他真有自知之明﹞很高興。


古注沒對任何字做注解。其實,這裡稍為難一點部分是「吾斯之未能信」一句,只有朱子有解釋。其中「斯」,朱子說是「指此理而言。」我認為應該是指「孔子要他當官這件事」。另一個是「信」,朱子說「謂真知其如此而無毫髮之疑也。」王夫之和劉寶楠就說「信者、有諸己之謂也。」我覺得就是「相信」

這裡的「信」其實有幾種解釋的方向:一個從自己的自信來解,孔安國以後的很多古注都是怎樣解。孔安國解釋為什麼「吾斯之未能信」:「仕進之道未能信者,未能究習也。」一種是從上位者的信任來解,皇侃就指出有著麼一解:「時君未能信,則不可仕也。」我想另外一種是師生之間的信,漆雕開可能不相信孔子會對他有這樣的指派,原因可能在於他的能力,更可能在他的意願。我想既然前面幾章既然都是孔子評論自己的學生,這章應該也可以這麼看。孔子以當官測試漆雕開,漆雕開果然如孔子所料,所以孔子高興自己識人不差,所以樂。

最後的「子說」的「說」就是「悅」。這裡也沒說孔子為什麼很高興聽到漆雕開這麼回答。古注認為漆雕開自認沒有當官的德行和才能,所以孔子高興的是他有自知之明。也有人說是漆雕開不汲汲於榮祿,可是孔子教學就是要「用世」,漆雕開不願用世,孔子何樂可言呢?

《論語》中孔子很少表達出高興的情緒,這章雖然有點莫名其妙,但是孔子因為學生的回答而高興,這種除了「顏回之樂」之外的「孔門之樂」,也是孔門活潑精神的一部分吧!


附錄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87〉漆雕開字子開。
《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26〉漆雕開,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歲,習《尚書》,不樂仕。孔子曰:「子之齒可以仕矣。」時將過,子若報其書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悅焉。
《論衡》〈本性2〉周人世碩以為人性有善有惡,舉人之善性,養而致之則善長;性惡,養而致之則惡長。如此,則性各有陰陽,善惡在所養焉。故世子作《養書》一篇。密子賤、漆雕開、公孫尼子之徒,亦論情性,與世子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惡。
《孔叢子》〈詰墨11〉墨子曰:「孔子諸弟子:子貢、季路輔孔悝以亂衛。陽虎亂魯。弗肹以中牟畔。漆雕開形殘。」詰之曰:如此言,衛之亂,子貢、季路為之耶?斯不待言而了矣。陽虎欲見孔子,孔子不見,何弟子之有?弗肹以中牟畔,召孔子,則有之矣。為孔子弟子,未之聞也。且漆雕開形殘,非行己之致,何傷於德哉?
《韓非子》〈顯學1〉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謂真孔、墨,孔、墨不可復生,將誰使定世之學乎?孔子、墨子俱道堯、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謂真堯、舜,堯、舜不復生,將誰使定儒、墨之誠乎?殷、周七百餘歲,虞、夏二千餘歲,而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審堯、舜之道於三千歲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無參驗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據之者、誣也。故明據先王,必定堯、舜者,非愚則誣也。愚誣之學,雜反之行,明主弗受也。
《漢書》〈藝文志151〉漆雕子十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