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里仁11〉君子懷德


〈里仁1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這章是《論語》第二次拿「君子」和「小人」對舉。第一次是在〈為政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各位可以回頭去溫故知新。

這裡的「君子」和「小人」是以社會地位來分,和德性無關。「君子」就是「在上位者」,「小人」就是「一般平民」。皇侃如是說,其他人也沒異議。

這裡出現了兩套對比的概念:一是「德」和「土」;一是「刑」和「惠」。其中關鍵的動詞都是「懷」。各種解釋十分分歧。

「懷」是「安也」(孔安國、皇侃、邢昺),「思念也」(《爾雅》〈釋詁〉、《說文》、朱子),「歸也」(俞樾、戴望)。其實恐怕都不如說是「念念不忘」,或是甚至可以說是「終極關懷」。

「德」字古注都很有默契不做解釋,到了朱子才說:「懷德,謂存其固有之善」;劉寶楠引證《管子》〈心術〉:「化育萬物謂之德」以及〈正篇〉:「愛之生之,養之成之,利民不德,天下親之曰德。」

「土」,孔安國和邢昺都說是「重遷也」,就是我們現在還說的「安土重遷」;朱子說「懷土,謂溺其所處之安」,就是「不願離開家鄉」。

「刑」,「法也」(孔安國、皇侃、邢昺);朱子說:「懷刑,謂畏法」。

「惠」,包咸和邢昺都說是「恩惠也」;皇侃說是「恩惠利人也」;朱子說:「懷惠,謂貪利」。我想「惠」應該是「君上給下民的恩惠」(請參考附錄中的〈公冶長16〉、〈憲問9〉、〈陽貨6〉和〈堯曰2),或是從人民的立場來看,是「有利於自己生活的各種福利措施」。

常見的解釋是程樹德自己都不太確定的說法:「君子終日所思者,是如何進德修養,小人則求田問舍而已。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則唯利是圖,雖蹈刑辟而不顧也。未知然否?」

古注都把這裡的「德土」和「刑惠」當成兩組同樣位階的君子和小人的「單層對比」。

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這一章是「雙重對比」:先對比「君子和小人」的「德─土」和「刑─惠」,再對比「有德君子」和「無德君子」的「德─刑」,以及小人相應的「土─惠」。每一段是「君子怎麼做,小人就會怎麼反應」的因果關係;前一段是指正面狀況,後一段是負面的狀況。簡單說,「君子如果念茲在茲的都是怎麼德澤人民,人民就不會想離開故土;君子若是念茲在茲的都是怎麼處罰人民,小人就只會期盼能夠出現施惠給他的君子」,也就是說「官愛民,民愛官;官逼民,民反官」。前者是「上下一心」,後者則是「上下異心」,分崩離析,危在旦夕。

此外,如果我們拿這裡君子所懷的「德」和「刑」來看,〈為政3〉早就說過兩者的關聯:「德」﹝和禮﹞是比較高層的道德,能讓人「有恥且格」,這比起﹝「政」和﹞「刑」的「民免而無恥」實在有天壤之別。所以根據同樣的「德高於刑」的位階關係,此章也應該做這樣兩段的對比理解。所以我贊成俞樾的說法:「此章以懷德、懷刑對舉相形,欲在位之君子不任刑而任德也。」也因此,俞樾認為這就是本章不寫成「君子懷德、懷刑,小人懷土、懷惠」的原因。



附錄

〈為政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民免而無恥;道之以,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為政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里仁16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述而37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顏淵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顏淵19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子路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25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子路26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憲問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憲問23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衛靈公2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衛靈公21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衛靈公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陽貨4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陽貨23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公冶長16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其使民也義。」
〈憲問9或問子產。子曰:「人也。」問子西。曰:「彼哉!彼哉!」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
〈陽貨6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則足以使人。」

〈堯曰2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