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鄉黨1〉孔子於鄉黨

〈鄉黨1〉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這章開始講〈鄉黨〉。這是記載孔子日常生活的行為,是弟子的觀察紀錄,和各章極為不同。章節的區分各版本也很雜亂,我遵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的作法,分成十八章。

這章的主旨對比孔子在鄉黨和在宗廟朝廷實說話的態度是不同的。

孔子在家鄉,經常保持恭順老實的樣子,好像是不會說話的人那樣。他在祭祀的宗廟或論政事的朝廷時,說話就會辯才無礙,但是還是小心謹慎。

「鄉黨」,皇侃的解釋是「天子郊內有鄉黨,郊外有遂鄙」,這是以「郊」(距離都城百里叫做「郊」)為準對國土的區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家鄉或老家。朱子說是「父兄宗族之所在」,這根據的大概就是〈子路20〉中「宗族」和「鄉黨」的並舉,其實如果再加入〈雍也5〉,應該還包括「鄰里」才是。孔子生出在「陬邑」,後來遷往「闕黨」,這裡就是孔子的「鄉黨」。

「恂恂如」有兩種說法:一是「溫恭之貌」(王弼、陸德明、黃砍),這兩樣德行在〈學而10〉和〈述而38〉也都提到過。在〈季氏10〉中,孔子還特別提到「色思溫」和「貌思恭」作為「九思」的兩個部分,都跟外在表情神態有關。朱子說是「信實之貌」,根據的是《說文解字》〈心部6724〉「恂,信心也」。

「似不能言者」,皇侃的解釋是「既其溫恭,則言語寡少」;朱子認為是因為「謙卑遜順,不以賢知人也」,也就是不到處張揚自己的能力。

「宗廟」,邢昺說是「行禮之處」,朱子說是「禮法之所在」。「朝廷」、邢昺說是「布政之所」,朱子說是「政事之所出」。

「便便」、是「辯」(鄭玄)或「辨」(邢昺),劉寶楠認為這兩個字是相同的意思,都是「辯論之」。「便便言」就是說話發自內心的真誠,而且就事論事。「唯謹爾」是說雖然「便便言」但是還是謹守禮的分際。這樣的例子很多:〈為政19〉、〈為政20〉、〈八佾19〉、〈公冶長8〉、〈雍也3〉、〈雍也8〉、〈述而31〉、〈先進4〉、〈先進24〉、〈顏淵11〉、〈顏淵17〉、〈顏淵18〉、〈子路15〉、〈子路16〉和〈衛靈公1〉。這也是〈季氏10〉提到「九思」中的「言思忠」。

這章要展示的應該就是孔子講話看場合,都合禮而且都很得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雍也5〉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
〈子路20〉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學而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述而38〉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季氏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說文解字》〈心部6724〉恂:信心也。从心旬聲。
〈為政19〉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為政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八佾19〉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公冶長8〉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雍也3〉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雍也8〉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
〈述而31〉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先進4〉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先進24〉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顏淵11〉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顏淵17〉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顏淵18〉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顏淵19〉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子路15〉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子路16〉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衛靈公1〉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