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34〉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這章也是孔子自謙之辭,和〈述而2〉和〈述而19〉可以相互呼應。
孔子﹝謙虛地﹞說:「有人說我有聖德和仁德,這我怎麼敢當呢!我就只不過是不厭其煩行道,而且孜孜不倦傳道罷了!」弟子公西華﹝聽完之後﹞說:「這正是我們這些做弟子的所做不到的。」
2015年3月1日 星期日
〈述而33〉文,莫吾猶人也。
〈述而33〉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這章是孔子謙虛地自述自己的「文」勝於「行」。
孔子說:「勉強來說,我的對先王或君子之道的嚮往還趕得上別人。可是要﹝將所知的「先王或君子之道」都﹞親身踐行,這我還無法做到。」
「文」、皇侃解作「文章」,戴望說是「文字」,毓老師常說「經緯天地謂之文」。我覺得在這章中,恐怕解釋為「先王之道」或「君子之道」恐怕是比較恰當的。
這章是孔子謙虛地自述自己的「文」勝於「行」。
孔子說:「勉強來說,我的對先王或君子之道的嚮往還趕得上別人。可是要﹝將所知的「先王或君子之道」都﹞親身踐行,這我還無法做到。」
「文」、皇侃解作「文章」,戴望說是「文字」,毓老師常說「經緯天地謂之文」。我覺得在這章中,恐怕解釋為「先王之道」或「君子之道」恐怕是比較恰當的。
〈述而32〉子與人歌而善
〈述而32〉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這章也是弟子記載孔子唱歌的事。〈述而10〉曾說過孔子當天哭過就不唱歌。這章講的是平常狀態。
孔子和人一起唱歌,若是對方唱得好,就一定會請對方再唱一遍,然後自己在旁邊和音或說跟著哼唱。
這章言詞簡單。「歌」,只有戴望強調是「歌《詩》」,其他似乎都當成一般的歌唱。「善」,戴望也模糊地說是「止於中聲也」,大概和「盡善盡美」的「善」有關,也就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意思。「反」、或解作「重也」(邢昺),或解作「復也」(朱子)。「和」,就是「相應」,像現在歌唱中的「和聲」。《禮記》〈學記10〉「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大概也是這樣的意思吧!
這章也是弟子記載孔子唱歌的事。〈述而10〉曾說過孔子當天哭過就不唱歌。這章講的是平常狀態。
孔子和人一起唱歌,若是對方唱得好,就一定會請對方再唱一遍,然後自己在旁邊和音或說跟著哼唱。
這章言詞簡單。「歌」,只有戴望強調是「歌《詩》」,其他似乎都當成一般的歌唱。「善」,戴望也模糊地說是「止於中聲也」,大概和「盡善盡美」的「善」有關,也就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意思。「反」、或解作「重也」(邢昺),或解作「復也」(朱子)。「和」,就是「相應」,像現在歌唱中的「和聲」。《禮記》〈學記10〉「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大概也是這樣的意思吧!
〈述而31〉苟有過,人必知之
〈述而31〉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這章是有人指出孔子犯的錯,孔子雖然為難,但是還是感謝對方指出他的錯誤。《史記》〈仲尼弟子列傳102〉最後還有一句:「臣不可言君親之惡,為諱者,禮也。」恐怕是參考的版本不同的關係。
陳國管司法的官員請問﹝孔子﹞說:「貴國的國君昭公是否知禮?」孔子回答說:「知禮」。孔子退出之後,﹝陳國官員﹞就請﹝孔子的學生﹞巫馬期進來問話,說:「我聽說君子不幫助別人隱匿是非。你老師會隱匿是非嗎?魯國的國君娶了同自己一樣姓姬的女子,﹝怕人家說他不知禮而娶同姓女﹞就把妻子謊稱為『吳國的長女」。這樣的國君要是知禮,那麼「全天下人﹞誰不知禮啊!」巫馬期就將這件事回報給孔子。孔子﹝感恩地﹞說:「我真是幸運啊!如果犯了錯,別人一定會知道﹝而且指正我﹞。」
這章是有人指出孔子犯的錯,孔子雖然為難,但是還是感謝對方指出他的錯誤。《史記》〈仲尼弟子列傳102〉最後還有一句:「臣不可言君親之惡,為諱者,禮也。」恐怕是參考的版本不同的關係。
陳國管司法的官員請問﹝孔子﹞說:「貴國的國君昭公是否知禮?」孔子回答說:「知禮」。孔子退出之後,﹝陳國官員﹞就請﹝孔子的學生﹞巫馬期進來問話,說:「我聽說君子不幫助別人隱匿是非。你老師會隱匿是非嗎?魯國的國君娶了同自己一樣姓姬的女子,﹝怕人家說他不知禮而娶同姓女﹞就把妻子謊稱為『吳國的長女」。這樣的國君要是知禮,那麼「全天下人﹞誰不知禮啊!」巫馬期就將這件事回報給孔子。孔子﹝感恩地﹞說:「我真是幸運啊!如果犯了錯,別人一定會知道﹝而且指正我﹞。」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