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

〈子路10〉苟有用我者

〈子路10〉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這章是孔子自承如果有機會治國的時間表。接著上章而來。

孔子說:「如果君上願意聘用我,﹝讓我實踐我的治國理想,﹞一年就可以見到初步成效,三年就可以看到成果。」

「苟」是假設的話。「期(音基)月」是指「一年」。「可」是「未足之辭…小治也」(皇侃)或「僅辭,言綱紀布也」(朱子)。「成」是「大成」(皇侃)或「治功成也」(朱子)。

劉寶楠引用《史記》〈孔子世家31〉:「靈公老,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歎曰:『苟有用我者,朞月而已,三年有成。』孔子行」,因此章是孔子在衛國時說的話,所以《論語》的編纂者把這章和其他和衛國相關的章節放在一起。


根據「脈絡解經」,雖然孔子在此沒有明說他會怎麼治國,怎樣達到「可」和「成」的境界,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他建議過的幾個方向來整理出一個梗概:首先應該是「知己」(〈學而16〉、〈里仁14〉、〈憲問30〉和〈衛靈公19〉)或「恭己」(〈衛靈公5〉)或「修己」(〈憲問42〉),也就是「正己」、「正身」(〈子路6〉和〈子路13〉)、「正名」(〈子路3〉),其次是「知人」(〈學而16〉)或「任賢」,也就是「知人善任」,也就是「先有司」和「舉賢才」(〈子路2〉)。這兩項大概就是一年就可以做到的「可也」境界。接下來才是「足食」(〈顏淵7〉)和「富民」(〈子路9〉),特別是要「省刑罰」「薄稅歛」,還有「足兵」(〈顏淵7〉),最後應該是「教民」(〈子路9〉),這樣才可以達到「民信」(〈顏淵7〉)的「安民」(〈憲問42〉)最高境界,這恐怕非三年不成。如果「成」是指孔子後來的大同理想,恐怕這裡說的「三年」就得當成「多年」來解才成。

子路和冉有在和眾學弟跟孔子談到「如或知我,則何以哉」時,都不約而同提到「比及三年」就可以見到成效,這種「三年」的說法恐怕是孔門對於治國時間表的一貫說辭。當然,「三年」不一定是實指三年。

子游治理武城,成效卓著,孔子看了高興而說出「割雞焉用牛刀」(〈陽貨4〉)的玩笑話。不知子游治裡武城能有「弦歌之聲」,到底花了幾年?

孔子的教誨到今天還有用嗎?三年有成了嗎?不知道孔子自己會怎麼評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史記》〈孔子世家31〉靈公老,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歎曰:「苟有用我者,朞月而已,三年有成。」孔子行。
〈學而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里仁14〉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憲問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衛靈公19〉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衛靈公5〉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憲問42〉子路問君子。子曰:「脩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脩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脩己以安百姓。脩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子路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路13〉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子路3〉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子路2〉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顏淵7〉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子路9〉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先進2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陽貨4〉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