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

〈子罕26〉匹夫不可奪志

〈子罕26〉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這章鼓勵弟子立志操之在自己,誰也奪不走。

孔子說:「軍隊的領袖可以被搶走,可是一般人只要立了志,是誰也搶不走的。」

這章也沒有難懂的字。關鍵在於「志」,朱子在註解〈為政4〉的時候,指出「心之所之謂之志」。毓老師覺得王夫之的「心之所主」解釋的比較好。﹝可惜我查了手邊《船山全書》中有關四書的相關章節部分,卻找不到這句話的出處,還在努力中。﹞換句話說,「志」是一個人的信念、使命感和奮鬥的方向。孔子自己十五歲「志學」(〈為政4〉),他希望弟子「志仁」(〈里仁4〉)和「志道」(〈述而6〉),而不是只顧及著自己安好就好。有一次孔子和子路及顏淵談論各自的「志」,最後被問到自己的「志」,他就說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禮運大同理想〈公冶長26〉。這不是他個人的問題,是從古到今都很重要的問題。



私淑孔子的孟子也常提到「志」。他特別提到「士尚志」(《孟子》〈盡心上33〉),他也兩次提到「得志」時要「安人」和「不得志」要「修身」時,士的作為都還是積極進取的(《孟子》〈滕文公下7〉和《孟子》〈盡心上9〉)。特別是看到現在的當政者如果有不行正道之時,士更應該立志將來如果「得志」就要走不一樣的道路,也就是要走嘉惠人民的正道。這是繼承了孔子「修己安人」的「尚志」思想。

前後兩句是對應,「三軍可奪帥也」指是個引子,說明率領三君的領袖威風八面,還是有被敵方搶走或殺死的可能,造成軍隊無人領導,陷入一片混亂。「匹夫不可奪志」則是因為「立志」的人是自己,自己不「失志」,誰也搶不走

可是現代社會裡,大人要求小孩的「立志」全都是「自己將來想從事哪種行業」的這種「小我層次」的「職業生涯」考量,離孔子的「修己安人」的「大志」越來越遠。身為「學生」,要學的似乎只有自己的「職業生涯」的這種「生」,而沒有對自己和整體人類「生態」、「生命」、「生活」的這種「生」的關注和學習。個人似乎早已經不知不覺被「奪了志」。

諷刺的是現代人的「無志」,或是「小志」,好像真被「奪志」也不是孔子要擔心的大事吧!「胸無大志」恐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吧!

對於從日文轉成中文的「小確幸」的耽溺,正是這種時代徵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學而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為政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里仁4〉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里仁9〉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里仁18〉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公冶長26〉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述而6〉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先進2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憲問36〉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衛靈公9〉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季氏11〉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微子8〉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子張6〉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孟子》〈滕文公下7〉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盡心上9〉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脩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33〉王子墊問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謂尚志?」曰:「仁義而已矣。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居惡在?仁是也;路惡在?義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
《孟子》〈盡心上80〉孟子曰:「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堂高數仞,榱題數尺,我得志弗為也;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為也;般樂飲酒,驅騁田獵,後車千乘,我得志弗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禮記》〈曲禮上2〉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禮記》〈孔子閒居2〉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聞之矣;敢問何謂『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樂之所至,哀亦至焉。哀樂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也;志氣塞乎天地,此之謂五至。」
《禮記》〈中庸33〉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說文解字》〈心部6672〉志:意也。从心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