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子罕17〉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罕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這章的主旨,邢昺說是「記孔子感嘆時事既往,不可追復也。」劉寶楠說是「明君子進德修業孜孜不已,與水相似也。」兩人各抓一句來說。朱子提醒從這章開始到結束,都是要勉勵人「進學不已」。

孔子在大水邊上﹝,看著河水﹞感嘆地說:「過去的事就像河水一去不復返啊!﹝河水﹞真是一刻都不停息。」

「逝」是「往」(鄭玄、邢昺)或「往去」(皇侃)。「斯」是「此」,指的是「水」。「舍」是「止」。

這章是孔子望「逝者如斯」的「川流不息」而興嘆。把握前句,強調把握現在的重要性;強調後句,則要自強不息。跟現在人常說的「活在當下」是一樣的意思。


《易經》〈乾卦1〉中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指「天」而言,孔子這裡又舉了「水」也是如此。孟子的時候就有一位叫徐子的人請教孟子孔子盛讚水的原因。孟子也強調「不舍晝夜」(《孟子》〈離婁下46〉)。

許多古籍都大同小異地記載下面的故事:孔子愛看東流之水,子貢曾經請教過孔子其中的原因。孔子說了水的幾種德行:凡有生命的,水都無私照顧,好像有德;水流向下,有理可循,好像是義;水源源不絕,好像道一樣;水一旦潰決往一定的方向流,往萬丈深谷流去都不畏懼,好像有勇;而且水面是平的,好像法律;滿了也不再求更多,好像正道;大小地方都不放過,好像考察。水經過的地方都會乾淨,就像教化一樣(《荀子》〈宥坐5〉、《說苑》〈雜言46〉、《大戴禮記》〈勸學14〉、《孔子家語》〈三恕5〉、《春秋繁露》〈山川頌2〉、《說苑》〈雜言47〉和《韓詩外傳》〈卷三25〉)。

《揚子法言》〈學行卷第一14〉提到「進」時,也以「水」當成例子。還提到「鴻漸」﹝錢鍾書《圍城》中男主角的名字﹞和「木漸」也都和水有關。

《老子道德經8》提到水的其他德行:「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綜合來看,水之德提醒我們:把握當下、自強不息、無私照顧、有理可循、源源不絕、無畏向前、公平、不多求、大小均霑、潔淨、善利萬物、不爭。

這樣看來,古人都愛水之德,應該不會只有,「知(智)者樂水」(〈雍也23〉)吧!

當然,我們都知道:水太多會有水患,水太少會乾旱。可見連水,都得守中庸之道。

下次我們再說台語「水啦」(做得好!漂亮!)時,恐怕也要多想想其他的「水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易經》〈乾卦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孟子》〈離婁下46〉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閒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荀子》〈宥坐5〉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於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見大水必觀焉。
《說苑》〈雜言46〉子貢問曰:「君子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綿弱而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意。是以君子見大水觀焉爾也。」
《大戴禮記》〈勸學14〉子貢曰:「君子見大川必觀,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偏與之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所不及者死,似仁;其流行庳下,倨句皆循其理,似義;其赴百仞之谿不疑,似勇;淺者流行,深淵不測,似智;弱約危通,似察;受惡不讓,似貞;苞裹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必出,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厲;折必以東西,似意,是以見大川必觀焉。」
《孔子家語》〈三恕5〉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曰:「君子所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對曰:「以其不息,且徧與諸生而不為也。夫水有似乎德,其流也,則卑下倨拘必循其理,此似義;浩浩乎無屈盡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谿而不懼,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綽約微達,此似察;發源必東,此似志;以出以入,萬物就此化絜,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見必觀焉。」
《春秋繁露》〈山川頌2〉水則源泉混混,晝夜不竭,既似力者;盈科後行,既似持平者,循微赴下,不遺小間,既似察者,循谷不迷,或奏萬裡而必至,既似知者;障防山而能清淨,既似知命者;不清而入,潔清而出,既似善化者;赴千仞之壑,入而不旋,既似勇者;物皆困於火,而水獨勝之,既似武者;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此之謂也。
《說苑》〈雜言47〉「夫智者何以樂水也?」曰:「泉源潰潰,不釋晝夜,其似力者;循理而行,不遺小間,其似持平者;動而之下,其似有禮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以入,鮮潔以出,其似善化者;眾人取平品類以正,萬物得之則生,失之則死,其似有德者;淑淑淵淵,深不可測,其似聖者。通潤天地之間,國家以成,是知之所以樂水也。
《韓詩外傳》〈卷三25〉問者曰:「夫智者何以樂於水也?」曰:「夫水者,緣理而行,不遺小間,似有智者;動而下之,似有禮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歷險致遠,卒成不毀,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國家以寧,萬事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樂於水也。」《詩》曰:「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樂水之謂也。
《揚子法言》〈學行卷第一14〉或問「進」。曰:「水。」或曰:「為其不舍晝夜與?」曰:「有是哉!滿而後漸者,其水乎?」或問「鴻漸」。曰:「非其往不往,非其居不居,漸猶水乎!」「請問木漸。」曰:「止於下而漸於上者,其木也哉!亦猶水而已矣!」
《老子道德經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雍也2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