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4〉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這章的題旨很清楚,就是最後一句「君子周急不繼富。」比較難的是「釜」、「庾」和「秉」三個計量的單位。
孔子的弟子公西赤要去齊國從事外交工作。大他十三歲的學長冉有替他向孔子請求用糧食補助公西赤的母親。孔子說:「就給他六斗四升吧!」冉有覺得少,請可以在多加一點。孔子就說:「那就給他十六斗吧!」結果冉有還是擅自做主多給了八十斛。孔子﹝知道之後﹞說:「公西赤去齊國的時候,所乘的馬餵養得很肥,穿的衣服也是高檔貨。我聽過有這麼一句話:『君子幫助有急難的人,不接濟有錢的人。』」
這裡提到的「子華」,是孔子弟子,姓公西,名赤,少孔子四十二歲。他雖然沒排上「孔門四科十哲」中,但是被認為是主持外交禮儀的適當人選。孔子過世之後的葬禮,正是由這為懂得各項正式禮儀的弟子所主持的(《禮記》〈檀弓上51〉和《孔子家語》〈終記解4〉)。孔子對這位弟子也有讚美:「志通而好禮,擯相兩君之事,篤雅其有禮節也,是公西赤之行也。孔子曰:『禮儀三百,可勉能也;威儀三千,則難也。』公西赤問曰:『何謂也?』孔子曰:『貌以擯禮,禮以擯辭,是之謂也。』主人聞之以成。孔子之語人也,曰:『當賓客之事則通矣。』謂門人曰:『二三子欲學賓客之事者,於赤也。』」(《大戴禮記》〈衛將君文子6~7〉)
「冉子」也是孔子弟子,姓冉,名求,字子有,少孔子廿九歲,以才藝著稱,甚至名列孔門「政事門」第一名,還排在子路之前。他曾經當過季氏的「宰」。不過,他因為沒有阻止「季氏旅於泰山」(〈八佾6〉)和「為季氏聚歛」而招孔子痛罵,甚至主張門人要「鳴鼓而攻之」(〈先進17〉)。比起上課打瞌睡的宰我來說,他大概也可以名列孔子討厭的名單之榜首。不過,孔子不是沒有讚美他之處:「恭老恤孤,不忘賓旅,好學省物而不懃,是冉求之行也。孔子因而語之曰:『好學則智,恤孤則惠,恭老則近禮,克篤恭以天下,其稱之也,宜為國老。』」(《大戴禮記》〈衛將君文子6~7〉)
這兩位弟子在《論語》中經常一起出現,而且往往都是學長比學弟在器識上和能力上都優秀許多。從本章看來,這位學長顯然是很照顧學弟的,甚至在老師的命令之下,還擅自作主多給了孔子答應的糧食份額。
這章除了彰顯孔門弟子之間的情誼之外,也不是要暗示孔子小氣,而是「周急不濟富」這個簡單的日常生活的「經濟倫理」或是「禮」。這裡應該也不是有「恨富情結」,如果是這樣,連一分一毫都不必給才對吧!這裡恐怕更要彰顯的是孔子對於人情事故的分寸拿捏。
這一章要和下一章搭配來看就更清楚了。且聽下回分解。
====================================
附錄
《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18〉公西赤,魯人,字子華。少孔子四十二歲,束帶立於朝,閑賓主之儀。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99〉公西赤字子華。少孔子四十二歲。
《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3〉冉求,字子有,仲弓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歲,有才藝,以政事著名。仕為季氏宰,進則理其官職,退則受教聖師,為性多謙退。故子曰:「求也退,故進之。」
〈八佾6〉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先進17〉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先進22〉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先進2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禮記》〈檀弓上51〉孔子之喪,公西赤為志焉:飾棺、墻,置翣設披,周也;設崇,殷也;綢練設旐,夏也。
《孔子家語》〈終記解4〉孔子之喪,公西赤掌殯葬焉。唅以踈米三具,襲衣十有一稱,加朝服一,冠章甫之冠,珮象環,徑五寸而綨組綬,桐棺四寸,柏棺五寸,飭棺牆,置翣設披,周也;設崇,殷也;綢練設旐,夏也。兼用三王禮,所以尊師,且備古也。
《大戴禮記》〈衛將君文子6~7〉恭老恤孤,不忘賓旅,好學省物而不懃,是冉求之行也。孔子因而語之曰:『好學則智,恤孤則惠,恭老則近禮,克篤恭以天下,其稱之也,宜為國老。』志通而好禮,擯相兩君之事,篤雅其有禮節也,是公西赤之行也。孔子曰:『禮儀三百,可勉能也;威儀三千,則難也。』公西赤問曰:『何謂也?』孔子曰:『貌以擯禮,禮以擯辭,是之謂也。』主人聞之以成。孔子之語人也,曰:『當賓客之事則通矣。』謂門人曰:『二三子欲學賓客之事者,於赤也。』
《孔子家語》〈弟子行1〉強乎武哉!文不勝其質,恭老䘏幼,不忘賓旅,好學博藝,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孔子因而語之曰:『好學則智,䘏孤則惠,恭則近禮,勤則有繼,堯舜篤恭,以王天下。』其稱之也,曰:『宜為國老。』齋莊而能肅,志通而好禮,儐相兩君之事,篤雅有節,是公西赤之行也。子曰:『禮經三百,可勉能也;威儀三千,則難也。』公西赤問曰:『何謂也?』子曰:『貌以儐禮,禮以儐辭,是謂難焉;眾人聞之,以為成也。』孔子語人曰:『當賓客之事,則達矣。』謂門人曰:『二三子之欲學賓客之禮者,其於赤也。』
《孔叢子》〈論書15〉《書》曰:「其在祖甲,不義惟王。」公西赤曰:「聞諸晏子,湯及太甲、祖乙、武丁,天下之大君。夫太甲為王,居喪行不義,同稱大君,何也?」孔子曰:「君子之於人、計功以除過。太甲即位,不明居喪之禮,而干冢宰之政。伊尹放之于桐。憂思三年,追悔前愆,起而復位,謂之明王。以此觀之,雖四於『三王』,不亦可乎?」
《史記》〈孔子世家55〉其明年,冉有為季氏將師,與齊戰於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於軍旅,學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學之於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對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質諸鬼神而無憾。求之至於此道,雖累千社,夫子不利也。」康子曰:「我欲召之,可乎?」對曰:「欲召之,則毋以小人固之,則可矣。」而衛孔文子將攻太叔,問策於仲尼。仲尼辭不知,退而命載而行,曰:「鳥能擇木,木豈能擇鳥乎!」文子固止。會季康子逐公華、公賓、公林,以幣迎孔子,孔子歸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