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這章是孔子正名「事」和「政」,並說明自己「與聞其政」。
冉求﹝去當季氏的家臣﹞從季氏的早上召開的會議結束回來。孔子問他說:「為什麼今天比平常晚了?」﹝冉求﹞回答說:「有政事要談。」孔子說:「這是季氏家的私事﹝,不算政事﹞。如果有邦國的政事,我﹝身為大夫﹞雖然不見任用,也會讓我參與知道並徵詢我的意見。」
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
〈子路13〉苟正其身
〈子路13〉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這章講的是從政要從正身作起,否則無法正人。
孔子說:「假如能夠從自身開始篤守中正,這樣﹝別人也會追隨君上而守正﹞從政就﹝會無往不利,而﹞沒有困難吧?如果自身不能篤守中正,那麼怎麼還能去要求別人要篤守中正呢?」
這章的說法前面已經多次出現過(〈顏淵17〉和〈子路6〉),都是強調「以身作則」、「上行下效」的「正己正人」的連鎖反應。
但是,正己的長官往往還是有不正的下屬,恐怕孔子也莫可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顏淵17〉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子路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衛靈公5〉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這章講的是從政要從正身作起,否則無法正人。
孔子說:「假如能夠從自身開始篤守中正,這樣﹝別人也會追隨君上而守正﹞從政就﹝會無往不利,而﹞沒有困難吧?如果自身不能篤守中正,那麼怎麼還能去要求別人要篤守中正呢?」
這章的說法前面已經多次出現過(〈顏淵17〉和〈子路6〉),都是強調「以身作則」、「上行下效」的「正己正人」的連鎖反應。
但是,正己的長官往往還是有不正的下屬,恐怕孔子也莫可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顏淵17〉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子路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衛靈公5〉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路12〉世而後仁
〈子路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這章還是講治理天下至少要有三十年﹝一代﹞的時間才能讓天下太平。
孔子說:「開國之君受天命而統治天下,至少需要三十年的時間才能讓人民彼此相愛而且有文化。」
「世」是三十年。「王者」是「聖人為天子者」(皇侃)或「聖人受命而興也」(朱子),黃懷信認為是指「開國之君」,比較有道理。「仁」是「教化浹也」(朱子)或「相親耦之謂也」(黃式三),也就是「人人都有文明的行為」。
這章還是講治理天下至少要有三十年﹝一代﹞的時間才能讓天下太平。
孔子說:「開國之君受天命而統治天下,至少需要三十年的時間才能讓人民彼此相愛而且有文化。」
「世」是三十年。「王者」是「聖人為天子者」(皇侃)或「聖人受命而興也」(朱子),黃懷信認為是指「開國之君」,比較有道理。「仁」是「教化浹也」(朱子)或「相親耦之謂也」(黃式三),也就是「人人都有文明的行為」。
〈子路11〉善人為邦百年
〈子路11〉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這章是孔子強調善人不用殺戮治國需要一段時間。
孔子說:「﹝有一句古話說﹞就算是善人來治國,大概也要一百年才能讓殘暴之人不為惡,國家刑罰可以不用殺戮人民。這句話說得真對!」
「善人」,皇侃說是「賢人」,《論語》出現過五次。〈子路29〉說:「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善人教民七年,也可以讓人民上戰場打仗了!﹞看來這裡的善人應該是統治階層,而且這裡提到的看似消極的不為惡,其實有著孔子期待的「為政不用殺」的理想(〈顏淵19〉)。
這章是孔子強調善人不用殺戮治國需要一段時間。
孔子說:「﹝有一句古話說﹞就算是善人來治國,大概也要一百年才能讓殘暴之人不為惡,國家刑罰可以不用殺戮人民。這句話說得真對!」
「善人」,皇侃說是「賢人」,《論語》出現過五次。〈子路29〉說:「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善人教民七年,也可以讓人民上戰場打仗了!﹞看來這裡的善人應該是統治階層,而且這裡提到的看似消極的不為惡,其實有著孔子期待的「為政不用殺」的理想(〈顏淵19〉)。
〈子路10〉苟有用我者
〈子路10〉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這章是孔子自承如果有機會治國的時間表。接著上章而來。
孔子說:「如果君上願意聘用我,﹝讓我實踐我的治國理想,﹞一年就可以見到初步成效,三年就可以看到成果。」
「苟」是假設的話。「期(音基)月」是指「一年」。「可」是「未足之辭…小治也」(皇侃)或「僅辭,言綱紀布也」(朱子)。「成」是「大成」(皇侃)或「治功成也」(朱子)。
劉寶楠引用《史記》〈孔子世家31〉:「靈公老,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歎曰:『苟有用我者,朞月而已,三年有成。』孔子行」,因此章是孔子在衛國時說的話,所以《論語》的編纂者把這章和其他和衛國相關的章節放在一起。
這章是孔子自承如果有機會治國的時間表。接著上章而來。
孔子說:「如果君上願意聘用我,﹝讓我實踐我的治國理想,﹞一年就可以見到初步成效,三年就可以看到成果。」
「苟」是假設的話。「期(音基)月」是指「一年」。「可」是「未足之辭…小治也」(皇侃)或「僅辭,言綱紀布也」(朱子)。「成」是「大成」(皇侃)或「治功成也」(朱子)。
劉寶楠引用《史記》〈孔子世家31〉:「靈公老,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歎曰:『苟有用我者,朞月而已,三年有成。』孔子行」,因此章是孔子在衛國時說的話,所以《論語》的編纂者把這章和其他和衛國相關的章節放在一起。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