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先進20〉子張問善人之道。

〈先進20〉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這章是孔子對於善人之道的看法。

子張請教孔子有關善人(諸侯)之道。孔子回答說:「如果不遵循前賢往聖之禮而行的人,就沒辦法進一步到達聖人之道。」

「踐」是「循」,遵從的意思;「跡」是「舊跡」(皇侃)或是「已行舊事之言」(邢昺)。

「善人」,朱子認為是「質美而未學者也」;劉寶楠根據《漢書》〈刑法志〉引用孔子說過的「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子路12〉)以及「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子路11〉)而主張應該是指「諸侯」。我認為兩人都可以「依經解經」得到例證。



孔子在〈述而26〉後半段說的:「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以及《說苑》〈雜言45〉中提到的「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應該就是指「質美而未學者也」而非「諸侯」。〈子路11〉提到「善人為邦」和〈子路29〉的「善人教民」就應該是指「諸侯」。這兩句又和〈述而26〉說的又不像是一回事。

無論善人所指為何,都不是最高境界。如果繼續努力,祖述堯舜之志,行堯舜公天下之事,才能「優入聖域」﹝這是曲阜紀念顏回的顏廟旁牌坊上的四個大字,保送進入聖人堂﹞。

這裡應該是在勉勵子張及讀《論語》的後生晚輩繼續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述而26〉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子路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子路11〉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子路29〉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說苑》〈雜言45〉孔子曰:「不知其子,視其所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又曰:「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故曰:丹之所藏者赤,烏之所藏者黑。君子慎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