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顏淵5〉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顏淵5〉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上一章孔子教誨司馬牛「君子不憂不懼」,可是並沒有提供司馬牛「憂懼」的具體事證。這章終於答案揭曉。此外,這也是《論語》少數談論兄弟之情的文章。不過,孔子並沒有現身。

司馬牛擔心憂慮地說:「別人都有德行善良的兄弟,只有我沒有。」子夏﹝聽了以後安慰他﹞說:「我曾經聽﹝老師﹞說過:『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要當君子就得謹言慎行,不要有所疏失,對待別人也要謙恭有禮,這樣四海之內的人都會想成為你的兄弟。』努力成為君子的人,﹝就照著這個簡單的道理去做﹞怎麼會擔心沒有善良的兄弟呢?」


上章提過司馬牛的兄弟是司馬桓魋,所以這裡說「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就是句矛盾的話。所以古注都加以緩頰說,就是因為兄弟行惡,隨時會死,所以才這麼說。這大概是根據曾子下面的答話來做的合理推論。

曾子引用他聽孔子的話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這一句是安慰司馬牛擔心司馬桓魋的死。接下來就從轉到說「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以這樣的態度對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裡的「兄弟」顯然已經不是指血緣關係,而是一種道德關係。這裡的「兄弟」其實就是「朋友」。其他古籍中也有「千里之外,親如兄弟」(《說苑》〈雜言54〉和《孔子家語》〈六本21〉)或「千里之外,皆如兄弟」(《大戴禮記》〈君子制言8〉)的說法,強調的是「如」,不是「是」,還是有區別的。

《論語》提及「兄弟」的部分都沒像對父子細說具體內容(〈為政21〉、〈先進5〉、〈子路7〉和〈子路28〉)。這章提到的「敬而無失」和「恭而有禮」,算是最具體的說法。這也和〈衛靈公6〉子張問行時,孔子回答要「言忠信,行篤敬」,道理也是一樣的。

「兄弟關係」也稱為「長幼關係」。孟子的「五倫」中就包括長幼(《孟子》〈滕文公上4〉),可是也有「長幼」和「兄弟」當成「七教」的兩個部分(《禮記》〈王制79〉),《白虎通德論》〈三綱六紀1〉也把「兄弟」或「昆弟」列為「三綱六紀」中「六紀」之一。

古代最著名的兄弟故事就是「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引含著「兄讓弟」是天經地義,「弟讓兄」才值得稱頌。可是這故事只是片面的「讓」,沒說到孔融哥哥的反應。﹝「孔融讓梨」的故事出現在劉孝標注解《世說新語》〈言語第二〉的註解中引用的《融家傳》,正史中並無記載,後來《三字經》中有「融四歲,能讓梨」一句,才讓整個故事傳頌不已。﹞

現代社會很少聽到兄弟之情的感人故事,倒是常常可以看到有錢人家的小孩為了爭遺產而鬧到媒體版面上,不知他們先人的在天之靈是如何的痛心疾首呢!

大陸的一胎化政策更讓一代人沒了兄弟姊妹,這會有怎樣的影響呢?這恐怕是當司馬牛想像不到的問題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為政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先進5〉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子路7〉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子路28〉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說苑》〈雜言54〉齊高廷問於孔子曰:「廷、不曠山,不直地,衣蓑提執精氣,以問事君之道,願夫子告之。」孔子曰:「貞以幹之,敬以輔之,待人無倦,見君子則舉之,見小人則退之;去爾惡心而忠與之,敏其行,脩其禮,千里之外親如兄弟;若行不敏,禮不合,對門不通矣。」
《孔子家語》〈六本21〉齊高庭問於孔子曰:「庭不曠山,不直地,衣穰而提贄,精氣以問事君子之道,願夫子告之。」孔子曰:「貞以幹之,敬以輔之,施仁無倦。見君子則舉之,見小人則退之,去汝惡心,而忠與之。效其行,脩其禮,千里之外,親如兄弟。行不效,禮不脩,則對門不汝通矣。夫終日言,不遺己之憂;終日行,不遺己之患;唯智者能之。故自脩者,必恐懼以除患,恭儉以避難者也。終身為善,一言則敗之,可不慎乎。」
《大戴禮記》〈君子制言8〉曾子門弟子或將之晉,曰:「吾無知焉。」曾子曰:「何必然,往矣!有知焉,謂之友;無知焉,謂之主。且夫君子執仁立志,先行後言,千里之外,皆為兄弟,苟是之不為,則雖汝親,庸孰能親汝乎?」
《孟子》〈滕文公上4〉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勳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聖人之憂民如此,而暇耕乎?
《禮記》〈王制79〉六禮:冠、昏、喪、祭、鄉、相見。七教: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朋友、賓客。八政:飲食、衣服、事為、異別、度、量、數、制。
《白虎通德論》〈三綱六紀1〉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六紀者,謂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也。故《含文嘉》曰:「君為臣綱,父為子網,夫為妻綱。」又曰:「敬諸父兄,六紀道行,諸舅有義,族人有序,昆弟有親,師長有尊,朋友有舊。」何謂綱紀?綱者,張也;紀者,理也。大者為綱,小者為紀,所以張理上下,整齊人道也。人皆懷五常之性,有親愛之心,是以綱紀為化,若羅綱之有紀綱而萬目張也。《詩》云:「亹亹我王,綱紀四方。」
〈衛靈公6〉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