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先進11〉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

〈先進11〉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本章是講顏淵過世的第四章。元朝的許謙在《讀四書叢說》中說過「顏淵死四章,以次第言之,當是天喪第一、哭之慟第二,請車第三、後葬第四。蓋門人雜記夫子之言,故不記前後也。」

顏淵過世後,孔子的門子想要厚葬這位很受眾人敬仰的同門。可此孔子卻說:「﹝不合乎禮﹞不可以厚葬。」門弟子沒聽孔子的話,還是替顏淵辦了個隆重的葬禮。孔子﹝知道了以後﹞說:「顏回把我看成像父親一樣,可是我卻不能將他看成自己的兒子那樣﹝決定葬禮的豐儉﹞。﹝要將顏淵厚葬﹞不是我的主張,是各位同門執意要這麼做的。」


 這裡有幾個關鍵問題:

首先、「門人」是指「誰的門人」?何晏沒特別指明,似乎是指孔子的門人,也就是顏淵的同門。皇侃說是「顏淵之門徒」。宋代的邢昺和現代的黃懷信也都這麼主張。從司馬遷記載,顏淵死後,孔子哭之慟之餘,還說了一句:「自吾有回,門人益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6〉)。如果真是這樣,恐怕門人是指孔子門人,也就是顏淵的同門,因為他的道德學問都得到同門的尊敬,而且人緣也好,在加上顏路也這麼期望,所以大家就以情深意重的方式來厚葬顏淵。

其次、孔子為什麼不同意讓同門厚葬顏淵?一說要守貧富之禮,顏淵家貧,從禮制上說不得厚葬。何宴率先這麼解釋。皇侃引用王弼的意思,以及後來的邢昺和朱子也都這麼解釋。孔子是個知禮守禮的人,連賣個馬車都因為違背身分禮制而拒絕,他怎麼會同意這樣的厚葬呢?可是同門覺得葬禮表達的是大家真誠的心意,這點也是孔子素來的主張,所以就這麼將顏淵厚葬。大家從自己謹守的原則來看都做的理直氣壯,心安理得。

戴望從另外一個觀點來看,頗有道理:他認為「顏子生時婁﹝屢﹞空不厭,死而厚葬,非所以安顏子也。孔子自咎不能止其厚葬,故言二三子其非我。」

孔子感嘆自己一生知禮守禮,從門人厚葬顏淵來看,將來自己的葬禮恐怕也會被這些熱情過度的門弟子搞成僭越禮法,一生的教誨毀在最後自己無法做主的大事上,難道這些學生中沒有一個跟他一樣「知禮守禮」的嗎?

孔子後來生病,子路就讓門人為臣,這是弟子的好意,卻是違背孔子身分的做法,也讓孔子病情稍好之後,痛罵了子路一頓(〈子罕12〉)。孔子跟子貢說過「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八佾17〉)。如果顏淵當時還在,一定知道孔子的心意,不會讓其他弟子這麼做的。可惜啊!顏淵先走了,孔子的「志」也跟著走了。

子路不懂禮、子貢也不懂禮,顏淵懂禮,卻早死。孔子想到自己的身後事,怎能不哭之慟呢?

這又讓我想起我自己聽過不只一次毓老師的哀嘆:「教了五十年,沒一個成材的!」

真是慚愧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6〉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
〈子罕12〉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閒,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寧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八佾17〉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