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公冶長15〉何以謂之文

〈公冶長15〉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這是一篇談諡號的章節。

孔文子是衛國的大夫,姓孔、名圉(音「語」),死後諡號被封為「文」。可是子貢不懂他的生平事蹟為什麼要用「文」這麼一個字來表揚,就請教孔子。

孔子回答說:「他這個人敏而好學,又不恥下問﹝符合諡法中「勤學好問」的標準﹞,所以才有這個諡號。


文獻上有關孔文子的記載不多。有一個故事說他請教孔子有關出兵打仗的問題,孔子沒有理他。事情的緣起是因為他自己要將女兒嫁給太叔疾,就逼太叔疾把太太給休了。太叔疾顯然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休妻之後又引誘他前妻的妹妹,享受了齊人之福。文子知道後很生氣,就準備出兵討伐。就先去請教孔子。孔子推托說自己沒學過軍事方面的事,後來還乾脆就離開了衛國。孔子這時候感嘆地說:「鳥都知道該在哪棵樹上休息,樹可以選擇讓什麼樣的鳥來休息嗎?」於是,倦鳥歸巢,回到魯國。這應該是他周遊列國結束後,回去「刪詩書、定禮樂」之前的事。

其他也沒看到有故事說他「敏而好學」和「不恥下問」﹝上述故事中請教孔子應該算不上「不恥下問」吧?除非孔子又說笑了﹞。

有文獻記載孔子用「敏而好學」誇獎過「銅鞮伯華」這位前輩小時候的表現(《說苑》〈尊賢19〉和《孔子家語》〈賢君7〉),卻沒有用「不恥下問」誇講過任何一個人。如果孔文子真有孔子說的這種德行,文獻卻沒記載,這樣好像不太對吧?

難道,孔子這裡意在戳穿當時「諡號」已成「騙局」,也就是「沒世而名不稱焉」(〈衛靈公20〉)這種君子不恥的情況嗎?不然,孔子當初為什麼在他一請教孔子軍事問題,孔子就走人了呢?知書達禮的孔子會這樣對待一位「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人嗎?

「文」唸成「問」的話,有「隱藏」或「隱瞞」的意思。子夏說:「小人之過也必文。」(〈子張8〉)難道說的是這件事?

這事顯然有蹊翹。


附錄

《孔子家語》〈正論解17〉衛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以其女妻之。疾誘其初妻之娣,為之立宮;與文子女,加二妻之禮。文子怒,將攻之。孔子舍璩伯玉之家,文子就而訪焉。孔子曰:「簠簋之事,則嘗聞學之矣。兵甲之事,未之聞也。」退而命駕而行,曰:「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乎?」文子遽自止之,曰:「圉也豈敢度其私哉!亦訪衛國之難也。」
《史記》〈衛康叔世家34〉孔子自陳入衛。九年,孔文子問兵於仲尼,仲尼不對。其後魯迎仲尼,仲尼反魯。
《逸周書》〈諡法解1〉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說苑》〈尊賢19〉孔子閒居,喟然而歎曰:「銅鞮伯華而無死,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願聞其為人也何若。」孔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學,其壯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學則可,其壯也有勇而不屈則可;夫有道又誰下哉?」孔子曰:「由不知也。吾聞之,以眾攻寡而無不消也;以貴下賤,無不得也。昔在周公旦制天下之政而下士七十人,豈無道哉?欲得士之故也,夫有道而能下於天下之士,君子乎哉!」
《孔子家語》〈賢君7〉孔子閑處,喟然而歎曰:「嚮使銅鞮伯華無死,則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由願聞其人也。」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學;其壯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能下人。有此三者,以定天下也,何難乎哉?」子路曰:「幼而好學,壯而有勇,則可也;若夫有道下人,又誰下哉?」子曰:「由!不知。吾聞以眾攻寡,無不剋也;以貴下賤,無不得也。昔者周公居冢宰之尊,制天下之政,而猶下白屋之士,日見百七十人,斯豈以無道也,欲得士之用也,惡有有道而無下天下君子哉?」
〈衛靈公20〉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子張8〉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