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公冶長24〉孰謂微生高直

〈公冶長24〉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本章又是孔子和時人對於「直」的觀念有異。

孔子很不以為然地說:「誰說微生高這個人直?有人跟他要點醋,﹝他自己家也沒了﹞,他就跑到隔壁去幫人家要。」

這裡的「微生高」也是個歷史上沒甚麼記載的人物。有些書以為他是「尾生」,因為「微」和「尾」的發音很近,可能因此傳聞不一,記載就不一。先秦兩漢經典中有提到尾生與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結果女子沒來,卻來了大水,他抱梁柱而死,這樣的「信」是古人期期以為不可的(《莊子》〈盜跖1〉和《中論》〈貴言2〉)都沒說到他「直」的事。


孔子這裡也沒說微生高做過甚麼事情讓人覺得他「直」。就像〈公冶長11〉有人說申棖「剛」,孔子也沒舉證。只舉例說他「欲」,所以算不得「剛」。孔子在這裡用「向隔壁借醋給人」的事來說明微生高算不上「直」。這裡沒說「向隔壁借醋給人」是不對的,只是這樣的行為算不上「直」,應該還算是好人好事一樁。

問題因此就來了:「直」是什麼?弟子沒人接著問,孔子也沒說。古注都說「用意委曲,非為直人」(孔安國、皇侃和邢昺),朱子引用范氏的說法最清楚:「是曰是、非曰非、有謂有、無謂無,曰直。」這樣一來,「直」好像也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一樣簡單。

如果孔子評論微生高不「直」,那麼「直」是高階道德嗎?

如果從《論語》中所出現的「直」來看,正面的評價居多:「舉直錯諸枉」(〈為政19〉和〈顏淵22〉)、「人之生也直」(〈雍也19〉)、「狂而不直」(〈泰伯16〉)、「質直而好義」(〈顏淵20〉)、「直躬」(〈子路18〉)、「以直抱怨」(〈憲問34〉)、「直哉史魚!」(〈衛靈公7〉)、「直道而行」(〈衛靈公25〉)、「友直」(〈季氏4〉)、「古之愚也直」(〈陽貨16〉)、「惡訐以為直者」(〈陽貨24〉)、「直道而事人」(〈微子2〉)。

但是更重要的是下面兩句:「直而無禮則絞」(〈泰伯2〉)和「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陽貨8〉)。這兩句強調「直」要靠「禮」和「學」來節制,否則就會流入「絞」(讓人覺得像刺一樣討厭)。從這兩句看來,「直」還有更多努力空間。

「直」既然不是頂級道德,孔子說微生高不「直」,可是解釋成是批評:連「直」這樣的標準都做不到,還能做到甚麼?也可能只是不「直」,但是還替人去借醋,沒有拒人於千里之外,這種替人排難解紛的服務行為,難道不能算是更高的德行嗎?不然,人家來跟你借醋,你很直地說沒有,就關上大門嗎?還是補上一句,你到隔壁問問看?自己跟鄰居熟,借起來比較方便,不就舉手之勞幫了忙,這樣有什麼不好呢?除非自己去向鄰人借醋卻騙說是自己家的,這才是要譴責的啊?我覺得孔子舉例沒講清楚,可惜了!

---------------------------------------------------------------
附錄

《莊子》〈盜跖1〉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中論》〈貴言2〉尾生與婦人期於水邊,水暴至不去而死,欲以為信也,則不如無信焉。
〈為政19〉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雍也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泰伯2〉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泰伯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顏淵20〉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顏淵22〉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子路18〉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憲問34〉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衛靈公7〉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衛靈公25〉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季氏4〉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陽貨8〉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陽貨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陽貨24〉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微子2〉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