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八佾23〉子語魯大師樂

〈八佾23〉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前面出現這麼多有關「禮」的章節,這章轉而談到「樂」,「禮」和「樂」基本上是一體不可分的。其實兩者都還要配合誦「詩」,〈泰伯8〉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這章的背景是魯國的禮樂崩壞,樂師四處流亡:〈微子9〉「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鼗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孔子周遊列國返魯之後,才開始重整「樂」,才讓「禮樂合一」,也就是〈子罕15〉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語」就是「告訴」。「大師」是魯國掌管音樂的官。

孔子對還留在魯國的樂師「樂」的基本結構和階段,分成「始」(開始),「從」(發展)和「成」(結束)三個階段。然後孔子解釋每個階段音樂的不同表現。

音樂的開始,是「翕如也」,鄭玄說「變動之貌」,他解釋「聞金作,人皆翕如,變動之貌」,講得不是音樂,而是人聽到音樂的反應。何晏說「翕如,盛也」,皇侃說是「習也」﹝「言正樂初奏,其聲翕習而盛也」﹞,朱子說是「合也」,解釋雖有不同,但講得都是音樂的表現。除了皇侃的解釋不同之外,大概都是各種樂器「合奏」的意思。

「從」要讀「縱」,何晏認為是「放縱盡其音聲」,朱子說是「放也」,都是音樂繼續發展的意思。

「純如」,何晏說是「和諧也」,朱子簡潔地說是「和也」。「皦如」,何晏說是「言其音節明也」,朱子簡潔地說是「明也」。

「繹如」,鄭玄說是「志意調達之貌」,皇侃說是「尋續也。言聲相尋續,而不斷絕也」。朱子簡潔地說是「相續不絕也」。

「以成」是經過上述的「始」和「從」的階段之後,樂曲的結束和完成。

西洋音樂的奏鳴曲式的曲分也和孔子這裡的說法類似:「引奏」→「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結束部」。

孔子這裡談音樂的結構和階段,和《禮記》〈樂記〉說明音樂和人心及政治的關聯是十分不同的討論方向。



附錄

〈述而14〉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泰伯8〉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子罕15〉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先進1〉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衛靈公11〉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陽貨11〉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陽貨21〉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微子9〉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鼗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禮記》〈文王世子10〉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於中,發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立大傅、少傅以養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大傅審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觀大傅之德行而審喻之。大傅在前,少傅在後;入則有保,出則有師,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輔翼之而歸諸道者也。《記》曰:「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設四輔及三公。不必備,唯其人。語使能也。
《禮記》〈禮器29〉禮也者,反其所自生;樂也者,樂其所自成。是故先王之制禮也以節事,修樂以道志。故觀其禮樂,而治亂可知也。蘧伯玉曰:「君子之人達,故觀其器,而知其工之巧;觀其發,而知其人之知。」故曰:「君子慎其所以與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