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八佾13〉

〈八佾13〉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本章可以看出孔子應對時不卑不亢的機智和堅定不移的立場。

王孫賈是衛國的大夫,是管軍隊的。這應該是孔子到衛國時的事情。

「奧」和「竈」是指屋內的兩個地方,也還有各自引申的意思:「奧」是「內」,是「西南角」,孔安國引申說是「近臣」;「竈」,皇侃說是「人家為飲食之處」,邢昺說是:「飲食之所由」,意思相同,孔安國引申是「執政」,朱子另做「祭祀」解,「五祀之一,夏所祭也。凡祭五祀,皆先設主而祭於其所,然後迎尸而祭於奧,略如祭宗廟之儀。如祀竈則設主於竈徑,祭畢而更設饌於奧以迎尸也。故時俗之語因以奧有常尊而非祭之主,竈雖卑賤而當時用事,喻自結於君,不如阿附權臣也」。俞樾就認為王孫賈說的「奧」是指衛君,「竈」是指自己。

古來的註解都認為王孫賈這麼說,是讓孔子了解到王孫賈在衛國具有舉足輕重的關鍵地位,希望孔子能求媚自己,以求在衛國謀得一官半職。古注也都認為「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是當時流行的話,王孫賈拿這句話好像是請教孔子,其實是暗示孔子要靠自己才能上達衛君知遇。

孔子的回答展現了他的凜然正氣。他先說「您說的這話不對。」然後解釋說:「如果您犯了天理不容的罪,再祈禱什麼天神都沒用!」

這裡的「天」,孔安國說是「君」,朱子說是「理」,有的說是「天神」。如果把「天」解作「君」,皇侃就認為,孔子這句話是表明:「明天神無上,王尊無二,言當事尊,卑不足媚。」邢昺也是同樣的解釋。這種解釋好像孔子認為要尊也得尊衛君,「你算老幾?」的意味。朱子因為把「天」解作「理」,所以整句的解釋就是:「逆理則獲罪於天矣,豈媚於奧竈所能禱而免乎?」

「禱」,根據《說文》:「告事求福也。」

這句話的表面意義很清楚,但是言外之意涉及到當時衛國的政權結構時,就有不同「對號入座」的引申。首先、因為王孫賈是衛國權臣,又問了孔子這樣有強烈暗示意味的話,所以王孫賈應該是暗示孔子自己有辦法幫他走衛君的後門。皇侃、邢昺、朱子和劉寶楠都是這樣主張。程樹德引證的古人說法中有不同的解讀:一種認為「奧」是指衛君的寵幸「南子」。這裡的「奧」是「內」,日本人的「大奧」就是中國人的「大內」。另一說認為「奧」應該是指當時的權臣「彌子瑕」,孫賈算不上「權臣」。綜合了各家的說法,程樹德最後認為:「奧」暗指「南子」,「竈」則指「彌子瑕」。他還替「王孫賈」平反:「賈在衛國並非權臣,孔子且稱其有治軍旅之才,而注疏家意欲以陽貨待之,不可解也。」

其實孔子對於「禱」的態度是很明確的。晚年孔子病得十分嚴重,門人子路就替他「禱」。孔子并沒有特別相信「禱」的實際效用。(〈述而35〉)所以他在這裡說「禱」沒用,強調人得要有理性的知識,作非法的事或是生病,是要靠自己平日的修養,不是出了事,找個外面的力量就可以解決的。

現在有些人學古籍不想按步就班從《論語》開始,而一開始就想學《易經》,而起主要目的是為了自己能夠趨福避禍,完全不管自己修身養德,大概也和這裡「求媚奧竈」是同樣的心理。可是,「獲罪於天」,學《易經》也是沒用的。


附錄

〈憲問19〉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禮記》〈曲禮上18〉為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食饗不為概,祭祀不為尸。聽於無聲,視於無形。不登高,不臨深。不茍訾,不茍笑。
《禮記》〈禮器17〉孔子曰:「臧文仲安知禮!夏父弗綦逆祀,而弗止也。燔柴於奧,夫奧者,老婦之祭也,盛於盆,尊於瓶。」
〈述而35〉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