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八佾7〉

〈八佾7〉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本章談得是君子的「爭」和「讓」的問題,並且以「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的「射」為例。全章的文意十分清楚,甚至很有畫面,幾乎不需再用白話解釋。全句就是以禮讓約束射爭,看似說「爭」,其實要你「不爭」。

這裡的君子應該是指有位的貴族,因為只有他們才能接受「六藝」的教育,這是貴族的特權。後來孔子把「君子」的意義轉到「有德者」。這樣「位德轉移」之後,舉例還是一樣的。

「射」在這裡不只是一種技藝,或是西方人類學家說的「身體的技藝」。它所要求的不僅是身體上各相關部位的配合,而且射者在心理上,以及和別人競技的一種社會行為,更要遵守相關的禮儀規範的文化行為。所以「射」是不可以小覷的事。《論語》還有四處提到「射」(參見附錄),說明「射」的幾個原則:例如「射不主皮」(射箭不是為了要射穿靶子) (〈八佾16〉)『、「弋不射宿」(不能射殺停在樹上的鳥)( 〈述而27〉)。《禮記》有〈射義〉一篇,專門講射的禮,非常詳盡。放在附錄裡,有空可以慢慢看、好好看。

孔子強調「君子不爭」﹝〈衛靈公22〉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應該就是逆著「爭勝」的時代潮流,這顯然不適資本主義時代才有的「罪惡」或「生活習慣」。與其直接談大家不愛聽的「不爭」,不如談大家愛聽的「爭」,然後引到孔子「禮讓」的訴求。這是「因勢利導」的教學方法。

其實除了「射」之外,君子還是有所「不爭讓」的事情:「當仁不讓於師」(〈衛靈公36〉),對團體有立的事情就應該搶著做,連傳統上要求尊師重道的順序都可以打破,為的就是要做對自己和別人有共利的事。


附錄

〈衛靈公22〉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八佾16〉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述而27〉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子罕2〉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
〈憲問5〉南宮适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學而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里仁13〉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泰伯1〉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先進26〉…「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衛靈公36〉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禮記》〈射義〉
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鄉飲酒之禮。故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鄉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

故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志正,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

其節:天子以《騶虞》為節;諸侯以《貍首》為節;卿大夫以《采蘋》為節;士以《采繁》為節。《騶虞》者,樂官備也,《貍首》者,樂會時也;《采蘋》者,樂循法也;《采繁》者,樂不失職也。是故天子以備官為節;諸侯以時會天子為節;卿大夫以循法為節;士以不失職為節。故明乎其節之志,以不失其事,則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則無暴亂之禍矣。功成則國安。故曰:射者,所以觀盛德也。

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飾之以禮樂也。故事之盡禮樂,而可數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聖王務焉。

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天子試之於射宮。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而中多者,得與於祭。其容體不比於禮,其節不比於樂,而中少者,不得與於祭。數與於祭而君有慶;數不與於祭而君有讓。數有慶而益地;數有讓而削地。故曰:射者,射為諸侯也。是以諸侯君臣盡志於射,以習禮樂。夫君臣習禮樂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

故《詩》曰:「曾孫侯氏,四正具舉;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處,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則燕則譽。」言君臣相與盡志於射,以習禮樂,則安則譽也。是以天子制之,而諸侯務焉。此天子之所以養諸侯,而兵不用,諸侯自為正之具也。

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墻。射至於司馬,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曰:「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入,其餘皆入。」蓋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公罔之裘揚觶而語曰:「幼壯孝弟,耆耋好禮,不從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蓋去者半,處者半。序點又揚觶而語曰:「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者不?在此位也。」蓋僅有存者。

射之為言者繹也,或曰舍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則射中矣。故曰:為人父者,以為父鵠;為人子者,以為子鵠;為人君者,以為君鵠;為人臣者,以為臣鵠。故射者各射己之鵠。故天子之大射謂之射侯;射侯者,射為諸侯也。射中則得為諸侯;射不中則不得為諸侯。

天子將祭,必先習射於澤。澤者,所以擇士也。已射於澤,而後射於射宮。射中者得與於祭;不中者不得與於祭。不得與於祭者有讓,削以地;得與於祭者有慶,益以地。進爵絀地是也。

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於其所有事,然後敢用穀也。飯食之謂也。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然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孔子曰:「射者何以射?何以聽?循聲而發,發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彼將安能以中?」

《詩》云:「發彼有的,以祈爾爵。」祈,求也;求中以辭爵也。酒者,所以養老也,所以養病也;求中以辭爵者,辭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