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鄉黨15〉朋友死,無所歸

〈鄉黨15〉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這章描述的是孔子對待朋友的行為舉止

如果朋友過世了,沒有親友可以主持殯葬典禮。孔子就說:「讓我來主持殯葬典禮。」如果朋友送東西給孔子,就算是貴重如車馬,孔子也不拜謝,指有送祭肉才要答禮拜謝。

「無所歸」、孔安國說是「無親昵也」,戴望說是「無親屬主之者也。」「殯」,皇侃說「停屍於寢以待葬也」,戴望說是「以大斂而徙棺曰殯」,也就是人死後屍體放到棺材以後,還沒有下葬之前的階段。

孔子其實不只照顧無親友的朋友的死,他也照顧朋友活著的時候,特別是朋友來沒地方住的時候,孔子是管住的,應該也管吃(《禮記》〈檀弓上95〉、《孔子家語》〈子貢問6〉和《白虎通德論》〈三綱六紀5〉)。



「饋」是贈送。「不拜」,孔安國解釋:因為朋友「有通財之義」。皇侃說的更清楚些:「車馬,家財之大者也。朋友有通財之義,故雖復見餉車馬,而我不拜謝也。所可拜者,若朋友見餉其家之祭肉,雖小亦拜受之,敬祭故也。故云雖車馬,非祭肉不拜。」邢昺認為「此言孔子輕財重祭之禮也。」黃懷信說:「孔子於朋友之間不虛意客套。」

不過,《論語》其他章節並沒有出現孔子的朋友,所以很難找到弟子描述的具體例證。孔子到底葬了哪位沒有親人的朋友?孔子又跟誰借過車馬,或是誰跟孔子借過車馬?弟子都沒記載。

不會是孔子像一般老男人一樣沒有朋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禮記》〈檀弓上95〉賓客至,無所館。夫子曰:「生於我乎館,死於我乎殯。」
《孔子家語》〈子貢問6〉子夏問於孔子曰:「客至,無所舍,而夫子曰:『生於我乎館。』客死,無所殯,夫子曰:『於我乎殯。』敢問禮與?仁者之心與?」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館人,使若有之,惡有有之而不得殯乎?』夫仁者、制禮者也,故禮者不可不省也。禮不同不異,不豐不殺,稱其義以為之宜。故曰:『我戰則剋,祭則受福。』蓋得其道矣。」
《白虎通德論》〈三綱六紀5〉朋友者,何謂也?朋者,黨也;友者,有也。《禮記》曰:「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朋友之交,近則謗其言,遠則不相訕。一人有善,其心好之;一人有惡,其心痛之。貨則通而不計,共憂患而相救。生不屬,死不托。故《論語》曰:「子路云:『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又曰:「朋友無所歸,生於我乎館,死於我乎殯。」朋友之道,親存不得行者二:不得許友以其身,不得專通財之恩。友飢則白之於父兄,父兄許之,乃稱父兄與之,不聽則止。故曰:友飢為之減餐,大寒為之不重裘。故《論語》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也!」